西安思源学院院长李维民教授莅临我校作《如何建设应用型试点院校》专题讲座
宋兴航校长主持讲座
10月11日下午,西安思源学院院长李维民教授莅临我校作《如何建设应用型试点院校》专题讲座。讲座由校长宋兴航主持。
讲座内容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第二,陕西省转型试点工作方案;第三,西安思源学院转型试点工作方案。
首先,李教授结合“应用”及“应用型本科”概念阐述应用型本科基本情况,表示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支持,需要建立理论层面的支撑体系。
结合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的“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李教授详细阐述我国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是民办本科院校抓住机遇弯道超车的有利契机,是破解生源危机赢得社会认可的必要之举,是办学定位的真正落地与正常回归,是院校体制机制和市场基因的必然选择。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李维民教授讲学中
提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李维民教授从其内涵出发,强调应用型本科高校最重要的特征是实现了教学科研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从学科定位出发,表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不够突出、研究方向不能聚焦、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缺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学科建设经费不足的现状,进一步明确需要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进而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分别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内涵把握的定位。
在办学模式方面,结合其系统性、过程性、功能性、示范性、多样性、时代性等特点,李教授强调民办高校应解决好“办什么——明晰办学目标”“谁来办——多元主体办学”“怎么办——优化办学机制”的问题;尤其应做到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强调差异,彰显特色。
在教学、科研、实践方面,李教授细化到其功能定位及具体措施,并结合数据说明社会需求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基础,专业教育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特征,合作教育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途径,注重绩效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特色,政策引导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动力。
针对新建本科高校评估体系对应用型定位的要求,李教授主要谈到“四个为主”,即以服务地方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以教学为主。 就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的办学定位与思路、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及利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等问题,李教授指出,应明确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对策,提出六个“进一步”,旨在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落实的执行力,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科学地进行专业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和队伍建设。
结合陕西省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2014—2020年)(试行)方案,李教授从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试点高校、试点高校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方面,进一步引申到西安思源学院转型试点工作方案,指出其工作步骤主要是为转型做的基础准备性工作及2015年以来启动的转型试点工作。在基础性工作方面,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优化转型发展方案顶层设计;结合学院转型试点工作方案主体框架,需明确实施八项改革创新工程、建设四个优势专业集群、实践一项提升、强调八项保障。第二,转型发展指导思想清晰,目标明确;第三,多轮培训,转变认识,统一思想;第四,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加快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建设;第五,促进本科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
在2015年启动的转型试点工作方面,李教授特别指出思源学院首先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一条主线、两轮驱动、三个层次、四项证书”,课内课外相结合、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强化实践教学;第三,尝试深度产教融合;第四,推动扶持学生专业社团,拓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第五,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第六,人才强校,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一点、一线、多面、立体”战略,促动合作育人取得新进展。
宋校长最后总结发言,他表示李教授对民办教育的独到认识、对民办定位的科学诠释、对民办方向的准确引领,对我校的应用型试点工作提出了实质性的指导,其内容知识一定会融化在我校教职工的具体工作中,成为我校前进的强大动力,使我校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讲座现场
责编:建明 凤梅
版式、整合:李洁
图标设计:张瑜
校对:宏宝 育珍
审校:方程 刘菲
下一篇:国庆日校长赴江苏南通考察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