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学的故乡点赞
兴航晨语一一
(11月18日、星期三)
央视大型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拍摄了当代作家用文学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故乡,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学风景值得点赞。该片从不同的镜头让我们聆听了中国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六位作家之故乡情结,如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毕飞宇的苏北水乡。每位作家都描述了自己故乡的沃土河山、草木四季,倾诉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学的故乡》是中国纪录片人第一次深度聚焦中国当代文学和作家,以影像为载体寻找文学的发生与萌芽,以真实记录为手段述说了家乡的影影绰绰,摇曳生姿,道出了作家离乡归来的真情实感,可圈可点。我认为《文学的故乡》除了在文学的场域和范畴内阐释严肃文学之外,其意义更体现在告诉更多渐行渐远的人们热爱自己生活过的故乡,文学仍然在今天的生活之中,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
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记录家乡,可以促进严肃文学发展。严肃文学是与网络文学和新民间文学相对的概念,《文学的故乡》在央视播出,对严肃文学自身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文学的故乡》再现了莫言等严肃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面貌,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认识从而支持和热爱严肃文学。另一方面,《文学的故乡》将严肃文学搬上荧幕,用视频的方式,丰富严肃文学的内涵。同时可以丰富人民群众阅读。通过视频传播《文学的故乡》是拓宽严肃文学传播的创新方式和手段。从形式上来看,更方便人民群众阅读和理解,将传统的线下阅读搬到线上,实现了形式上的飞跃发展。从内容来看,《文学的故乡》通过视频丰富了原有的文字内容,通过名家作者在家乡现场讲述的方式,更加丰富了阅读者的阅读内容,有了更好的阅读体验。最重要的可以坚持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学的故乡》是中国当代文坛实力的呈现。央视播出《文学的故乡》既可以提振文学创作的自信,让读者和作者以及普罗大众都坚信,文学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又可以将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文学进一步转化为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图腾贡献一份力量,让文学的自信提升为文化的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呼唤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贡献,着眼民族复兴奋斗目标和文艺工作的历史使命,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等四点希望。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论述,殷切的期许,为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指明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学的故乡》行走在纵横交错的阡陌上,为当代文学工作者提供了肥沃的写作土壤,也引领了时代文学的导向。正体现了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在坚实的大地上,值得称道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