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屈原的五大杰出贡献

时间:2021-06-14     来源:     阅读0

兴航周语/第16篇

(6月14日、星期一)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都在怀念历史伟人屈原。这个因人而设的文化节日可谓史无前例,唯此一人。唐诗《端午》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可见,不论端午节起源于何时,但至少在唐代,将端午视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就已得到了百姓的普遍认可,且这一节日习俗延续至今,长盛不衰。我国历史上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但人民自发地用一个节日来纪念屈原,就很有必要来总结归纳一下他的杰出贡献,我认为屈原有五大历史贡献:

       一、对国家的忠诚热爱。屈原主张对内变革图强、对外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国富民强,雄于诸侯,可谓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即使屡遭离间、陷害而被疏远、流放,也从未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使命的担当。即便一切幻灭之后,他也并未选择另择新主,而是纵身一跃、以身许国。这种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构成了屈原精神的主体。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到屈原,说得最多的就是爱国。这种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从某种程度上讲,屈原可谓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可敬可亲,可感可佩!

       二、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屈原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忧民情怀,让他对民生有着更多的体恤。他虽身为宗室重臣,却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反对世卿世禄、限制贵族特权。他以民为本,为民请命,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民本主义是屈原理想的核心,从政期间,他想通过改革使人民得到好处。遭难之时,他不愿离开人民,“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两千多年来,屈原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始终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三、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屈原的感人之处,还在于他对自己认定的理想、理念的执着坚持与追求。屈原负责过许多国计民生大事,他在法制倡导、民主推进、选贤任能等方面的改革思想,对于楚国的发展壮大无疑意义非常。同时,屈原对世俗污秽深恶痛绝,他敢于剑挑国家政治的失误、吏治的腐败、贵族的贪婪,锐气逼人。他的抱负与信念一旦确定,便矢志不渝,“虽九死而犹未悔”。即使在遭贬放逐的路上,仍未选择懈怠,始终以“路虽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理想无法实现时,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浩然正气,天地长存。如此斗志,岂不壮哉?

       四、对文学的开源之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溯寻中国文学的源头,都不能不端视屈原的身影,连李白也认为“屈平词赋悬日月”,其地位、影响可见一斑。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了个人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前的诗歌,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作。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同时,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这些特点深刻地影响了后代诗人的思想与创作。其作品中较多的不带兮字的五言句、七言句,对后世五言诗、七言诗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后世的咏物诗、游仙诗、咏史诗、山水诗都能在屈原的作品中找到源头。《文心雕龙》赞曰:“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诚哉斯言!

       五、对汉语的补充丰富。由屈原创造、使用的语言,仍有许多沿用至今,如固定词语或成语:莞尔、美人迟暮、导夫先路、举贤授能、朝发夕至、众口铄金、日月同光、狐死首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等。名句更不必说,习近平主席就曾多次引用屈原诗作表情达意,恰到好处,堪为典范。从这点来看,屈原对汉语的贡献意义深远,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端午节因纪念伟人屈原而设定,是百姓民心的选择,也是文化的无比力量。屈原身上所蕴涵的爱国精神、忧民情怀、坚贞不屈,早已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江海之中。今天纪念屈原,正是为了寻找历史巨人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使爱国精神变成报国行动,用民本思想指引日常实践,以坚持不懈创造永恒价值。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执着向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创造,秉承屈原精神,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