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定海神针
兴航周语/第60篇
4月18日/星期一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所有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正确明晰和把握办学特色内涵,通过凝练办学理念特色,打造学科专业特色,突出人才培养特色,营造校园文化特色,从而形成高校独有的办学特色,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具有进取的、先进的、创新的,有利于学生茁壮成长的办学特色,可谓是高校的定海神针。
对于新建本科高校来说,更需要“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这是教学合格评估的要求,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规范管理、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由此可推动高校在办学特色的培育上从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浅投入到下大功夫,去打造定海神针,意义重大而深远。
那么何谓办学特色呢?她是高校整体的办学思路和过程中形成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是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标志和品牌。办学特色是高校在办学传统中长期积累和沉淀所形成的,不是临时拼凑、短期形成的。一句话:定海神针是需要长期专心致志打造的。
任何一种办学特色,都应当体现几个方面的内涵:独到的教育理念、学校全员的集体认同、优良的传统和校风、良好的社会影响。尤其是最后一点,地方高校身处本地域,在面向地方,服务社会方面应受到好评认同的才可谓特色。如果办学仅仅局限于校内,无法延伸到校外,在服务地方经济上没有成效,也是不能构成办学特色的。
客观地讲,打造这个定海神针,需要自上而下的方式,需要下大力气用心打造。由此才能推动办学特色的形成,才能真正促进高校健康发展。我们看到一批高校在办学特色营造中有一些误区,比如:办学特色泛化。有把办学成绩当成办学特色的,有把学校定位当成办学特色的,有把学校共性当成办学特色的,有把特点当成特色的。类似的认识偏差,使人们步入了“创建办学特色并不难,很容易”的误区,影响了办学特色的真正创建。又如,由于办学特色的总结、创建,多是自上而下推动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评估中的良好表现,功利色彩浓厚。因而一些高校对于办学特色的认知主要看教育部专家能否认可,而忽视了师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评估一结束,便将其束之高阁。此类高校也非个例,实在令人惋惜。
结合几十年来的办学经验,我认为在打造、总结、凝炼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把握:
一、做好办学特色的顶层设计。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必须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要与地方的发展战略规划、地方产业实际需求以及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相对应,要做到与省情、地情、校情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接地气、落地生根。这是顶层设计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二、从办学历史中总结提练。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离开学校的发展历史平白创造,办学特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对学校的办学历史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研究,从中凝炼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理念方是正途。
三、全员参与师生认同。高校办学特色方向、目标的确立,不能仅靠几位校领导凭借自己的经验拟写出来,而是要在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参与、集思广益、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它体现的是群体智慧,需要全员认同。
四、注重营造校园文化特色。在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中,通过校风、学风逐渐积淀,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又将有力地推进办学特色的深化。持续培育体现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校为之付出长期的努力。
五、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办学特色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要认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实施办学特色的素质、能力,并主动积极地推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因而在教师的引进、培养上要针对性地下足功夫。这一点很多学校往往重视不够。
六、办学特色需要实践检验。办学特色不是简单的几句口号、理念,必须有强有力的实践支撑,教材、课程、赛事、项目、服务地方成效等。通过实践形成正向反馈,把理念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办出水平,才能真正算办学特色。同时在办学特色打造中,要适时、定期地进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了解办学特色的状况、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广泛吸收各方意见,不断完善、丰富,以切实举措,不断推进办学特色的规范形成。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当前,在合格评估的引导下,我国新建本科高校的特色办学已见成效,但离完全形成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局面还任重道远。愿业界同仁都能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务实专注的精神去着力打造自己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