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君子人格培养三构成

时间:2023-07-10     来源:     阅读0

兴航周语/总124篇  7月10日/星期一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对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也形成过许多塑造理想人格的宝贵教育思想。其中,孔子提出的君子人格教育思想无疑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孔子曾提出过圣人、君子、成人、仁人等理想人格,而论述最多、最全面的是君子人格的培养与塑造。《论语》中“君子”一词一共出现了107次,涉及君子人格的界定、培养、修为等等,虽是几千年前的论述,但其价值与能量历久弥新,对于当今我们规范自身言行、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君子之风、实现人生价值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君子最初的涵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者,并无明显的人格特征。孔子借用了这一称谓,赋予了君子新的内涵,将有位之君子,发展成为有德之君子,使之成为儒家培养人才的规格标准,成为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从道德目标维度看,君子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特征,从心理素养维度看,君子具有“恭”“直”“谦”“耻”等特征,从精神层面维度看,君子人格又表现出“坦”“朴”“和”“勇”等精神特质。那么,君子人格如此丰富多样,作为普通人是否永远无法达到呢?非也。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孔子力倡的君子人格绝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样给我们提供了清晰可见的实现路径。我把其归纳为君子人格培养的三大构成以飨读者。

一、博学以修养君子人格。博学是成就君子人格的首要途径,只有通过广泛的学习才能够领悟君子人格的内涵并将其真谛内化于心。关于学习,孔子提出了几方面内容。首先孔子认为君子真正好学的标准,在于“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其次,君子学习的内容是文,它包括文化知识所涵盖的一切著作典章,但除此之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是君子学习的部分。“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没有经过学习,一味盲目的仁爱、崇智、信任、率直、勇敢是存在弊端的,只有经过学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才能够达到符合规范的君子行为。总体来看,通过学习在心中形成君子人格的形象,使之成为指导个人行为的规范准则。

二、躬行以练就君子人格。通过博学习得的君子作为与规范,需要在为人处世的实际行动中去践行,才能真正使个人获得君子人格,达到君子人格的知行合一。孔子一直认为行动对于练就君子人格是至关重要的。“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孔子认为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自己和别人差不多,但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自己还未做到。这一方面是孔子自谦的表达,另一方面也可见躬行对于成就君子人格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检验所学的道理,达成君子人格的理想目标。至于躬行的内容,则包含了君子人格的全部内涵,如心怀仁爱、文质有礼、敏而好学、正义勇敢、处世适中及忠恕之道,等等。通过躬行将习得的君子人格外化于行,可逐步塑造养成君子人格的行为习惯。

三、自省以完善君子人格。将学习的君子人格外化于行后所展现的具体行为,未必一定是合乎规范的,这时就要求我们对这些行为再加反省、思考,并进一步完善,才能让君子人格逐步建立和形成。首先,君子是不断反省的。“吾日三省吾身。”要不断地反省已经做过的行为,觉察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在下一次做到更好。其次,君子是不惧怕改正错误的。君子对待错误不仅不会逃避,反而会直面过错勇于改正。对于反省的内容,孔子也有所论述,“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君子对自己的举止行为都要有所反思和检查。同时,君子还应以他人来反观自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此,自省是完善并实现君子人格的最终保障。

上述的君子人格培养之三大构成,缺一不可。君子人格虽说目标高远,但并非不可抵达。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均可通过博学修养君子人格,通过躬行锤炼君子人格,通过自省完善君子人格,坚定走在不断的努力中持续学习、实践并反思的君子人格培养之路。这条路或许悠远漫长,但我相信,我们的收获一定会超出预期。愿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