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通识教育意义重大

时间:2023-11-20     阅读:0
Play/Pause

兴航周语/总143篇   11月20日/星期一

何谓通识教育?就是通过综合知识体系的培育,要让大学生掌握一种跨学科跨专业的科学思维方法,是与分学科对立的教育知识和理念,强调系统性、全面性、通识性,让学生灵活运用辩证思维多元思维,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认识世界,从而提升个体的全面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今通识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山西杨军教授等还主编出版了通识教育的方法论及生存艺术一书,为推动推广通识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分析,阅读后真切感觉到通识教育不可忽视,实施通识教育意义重大。

我们可以把通识教育看作一个开放的概念,即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理应深度与广度兼备:一方面应通过专业课程,对某一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掌握好应有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对其他领域进行广泛涉猎,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发展,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完善的人”,能够真正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应成为所有教育从业者的基本共识:

一、加强通识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爱因斯坦说得好:“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将科学的通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教育范围,让莘莘学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时代新人。这里的“通”不是通用,而重在贯通;“识”不仅是知识,更重在见识。不断加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通识教育,对于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栋梁之才意义重大。

二、通识教育应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通识教育,不仅要建设高质量的通识课程,还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通识教育元素;不仅要重视课程学习,还要重视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反思、学习、提高。要注重采用跨界、跨学科的方式,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在课程教学与实践锻炼的结合中,不断探索丰富通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得通识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全过程培养,提升学生认知世界的感知力、观察社会的判断力,以及化解矛盾、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从而为其创新人生、智慧人生、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三、通识教育要注意因校制宜。通识教育理念是具体而鲜活的,它应是一所大学精魂所在、品质所在,反映大学对人才培养的理解和追求。而每所高校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通识教育如何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来确立目标、构建体系,需要开动脑筋、下大功夫。对于高校来讲,首先要对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要求进行充分调研,通识教育目标要体现本校的发展使命,切忌盲目照搬照抄他校模式。以清华大学为例,其副校长彭刚就曾说过,清华的人才培养虽有很多很好的传统和优势,但也有一些明显短板,比如写作与沟通能力缺失,因此将“写作与沟通”作为了该校通识课程中的龙头课程。

四、通识教育中教师的转变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克服专业主义,开放自己的心灵,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在一个比较宽阔的视野上;其次,教师要适当地挑战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自我探索和持续学习的动力;第三,教师要宽容和鼓励学生的通识学习,适度放开学生的专业束缚,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的因素,推动学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努力成长。创新型人才很可能就在这样的途径中产生,我们的教育也很可能会收到种豆得瓜的奇效。

通识教育重在育人,而非制器。我始终相信,好的通识教育一定会推动我们回归大学教育的本来价值,帮助我们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冲破过度分割的专业壁垒,消除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让一批批素养深厚、视野开阔、知识贯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专门人才自由地、丰茂地生长出来。愿我们共同努力,将这美好期盼变为真切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