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撬动大改革——我校探索“实践教学”培养新机制
7月1日开始,我校“实践教学小学期”教学工作正式启动。与传统教学相比,小学期主要安排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以及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有关的教学活动,以实践、科研、创新学习为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小学期的推出是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生深刻变化的积极举措,是响应省教育厅实施大学生“小学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率先探索,也是学校主动深化改革,积极培养真正符合山西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主动担当。学校领导亲自制定工作方案,亲自把关学院计划,各学院师生全员参与,量身定制契合各专业的项目,让小学期不只是简单的“2+1”学期调整,而是进行一场深刻的教学改革,实现“2+1>3”的改革成效。
“我最大的收获是无论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的技能有了质的提升。”三创学院学生康佳鑫在这种“走出书本,走进课堂”的实训课中受益匪浅。应用复合型人才对未来国家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我校始终聚焦提升培养质量、培育优质人才,通过实施“百万千人科教兴校工程”,着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着力打造“三创”科研品牌,而推行“实践教学小学期”这项举措就是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
“实行小学期,还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举措之一。”学校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李俊晓表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以专业实习实训、专业技能培训、学科竞赛培训、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习为主要内容。同时,通过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学生创业企业孵化等活动,拓宽了学生知识结构,丰富了学生社会经验,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在小学期,各学院都“各显身手”。三创学院聚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山西省省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高技能人才为152名入围省赛的指导教师、参赛选手做好竞赛规划、提升技能提供专业性、专门性、系统性的集训和指导。此外,还有动力学院“互联网+”、建工学院“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管理学院“一院一品微课竞赛”、信息工程学院“小发明小创造”、音乐学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财经学院“大数据案例分析”、文化传媒学院“创意魔术师广告嘉年华”、美术学院“数字插画”……从技能竞赛到艺术品鉴,各种实用技能应有尽有。
其实,在小学期不仅是学生,教师同样也是受益者。学校在小学期聚焦所有专业,满足教师兼顾教学与科研的需求,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教师可以更充分、集中地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将科研成果和科研优势转化到教学实践中,有效达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
“创新创业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仅仅依靠理论教学往往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实践能力比较缺乏,小学期的开展恰恰是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重要途径。”三创学院教师王星星说道:“通过小学期,学生获得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提升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副校长郝海龙指出,小学期的整体设计起步早、目标明、落点实,是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水平,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次积极探索。作为山西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有义务更有能力扛起应用型教育的大旗,率先推动 “实践教学小学期”教学计划,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步伐,抓好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打造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山西样板。
梁太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