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应用型”教育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筚路蓝缕办教育,呕心沥血育英才”,在开辟民办教育事业的征程中,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在宋兴航校长的带领下,始终奉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从未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使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谱写了一曲自信、自立、自强的奋进之歌,走出了一条创新、创造、创业的发展之路,为社会培养了六万余名各类应用型合格人才,是名副其实地成为山西民办教育的“拓荒者”。
时间回到2017年1月7日。在广州大学城卫星城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颁奖典礼上,组委会对宋兴航校长的一段颁奖词。简短的一段话生动地总结了他所走过的路,也是他新的起点和征程。他要让“应用型”教育落地生根、发展壮大。这也是山西高等教育对接市场、对接社会,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转型发展的坚实一步。这一天,宋兴航带领他的同事义无反顾、辛勤跋涉了整整29年。
少小的家庭磨砺使宋兴航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物质匮乏的艰辛,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他更感同身受知识的重要、素质提升的重要。青年时,白天在工厂辛勤的干活,晚上一个人在灯下读书学习,求知的欲望可以使他不知疲倦,但这只能是“独善其身”。如果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今天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开办学校,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教育就是宋兴航多少年来矢志不渝的梦想与努力。
1991年初春,宋兴航开始创办太原市晋阳辅导中心,走上自主办学之路。今天,当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历程时,已不会有几个人还知道当时为了办学,宋兴航四处举债,卖掉了身上唯一值一点钱的手表;为了请到好的老师,他骑着自行车在城区郊区满太原跑,在月黑崎岖的路上摔得全身泥泞;早晨睁开眼,这一天总是排了很多的事情必须处理,一天只草草地吃一次干粮是常有的事……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如果问熟悉宋兴航的人,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不畏惧、不屈服、不气馁表现的最是淋漓尽致。
(黄陵校区校门)
1991年3月29日,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太原市晋阳辅导中心基础上,“山西文化艺术专修学校”正式组建同时发布第一号文件,正式启用新的印鉴。这一天,被确定为学校的建校日,从这天起,学校开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与开拓。1992年12月13日,山西日报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通栏大标题,较为详细地报道了学校为国分忧、艰苦创业的精神,省教委发出通知,号召全省教育单位学习该校办学经验。
时光荏苒,29年间,这里发生了很多的故事,让我们用三个阶段来了解科院的发展历程。1991年—2001年,建校前十年,学校实现了从租房办学到设立多个辅导站再到征地建校的跨越,实现了从非学历的助学机构到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跨越;2002年—2012年,学校实现了办学地点以太原校部为中心向多地辐射的跨越;实现了再次购置新校区,向千亩校园迈进的跨越;实现了师资力量从几十名的队伍到三百多名教师,再到百名专家教授团的跨越;实现了开设专业不断细化、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跨越;2013年至今,实现了从全日制专科学校向全日制本科学校的跨越;实现了办学规模从千人级到万人级的跨越。
29年来,学校坚持奉行“自信、自立、自强”“创新、创造、创业”“品位、品质、品牌”的三三精神,自力更生,拼搏进取,跨越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山西民办教育带路、闯关,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如果说办学是宋兴航校长的梦想,培养真正能成为社会接纳、受欢迎的实用人才就是其梦想中的华章。29年来,宋兴航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孜孜以求。无论是当初的培训班,还是省内第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专科院校,其核心竞争力便是追求应用型与学术性的融合,致力于专业与产业链的对接,学有专长,学有所用。他经常讲“社会上最缺的是认认真真做事、实干的人,这是我们真正育人的方向。”作为山西省政协常委,宋兴航多次提案涉及职业教育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案。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教育部在启动了“地方本科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其目的是借鉴欧洲应用型大学的成功经验,探索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现高校与行业、产业的合作共赢,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反思一下,现在的大学课堂里有多少内容是过时的?近几年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有的行业正在衰退甚至已经不存在了,可大学的专业还在招人;有的学生读了4年大学,到了社会上连本专业的行业结构都不清楚。这样纸上谈兵培养出的学生能受欢迎吗?偏重于学术型、研究型,而应用型不足,所学难以付诸实践,这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短板。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74万,比去年又增加了40万。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不了业,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为了躲避眼前的就业压力,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沦为‘考研基地’。无论本科生盲目考研,还是许多人无法就业,与一些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直接关系,改变这种状况十分紧迫。经济建设要转型发展,人才培养也要调整结构、适应市场。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是我省首家以“应用型”为定位的高校,同时也是省教育厅批准的“山西省应用型本科改革试点高校”。我们将力争培养出更多与社会接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掌握主动权,提高竞争力。我们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其实就是科学的差距,技术的差距,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宋兴航这样讲。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宋校长不遗余力,研究探索,先后牵头成立了山西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和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去年,他又提出了“双九双百”的应用型指标体系,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为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在新的校区,实训基地规划就有100多个。在学校,学生不仅可以取得普通高校毕业证书,还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可直接持证上岗。从2008年起,十余年来,学校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等不同类型的奖学金外,还特别设立了“杨宗先生励志奖学金”“兴航扶困助学金”“企业资助双创奖学金”,不仅仅是为莘莘学子完成学业提供保障,更是一种对优良学习氛围的倡导,对专业成绩上你追我赶的激励。
学校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但是,学校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对学子们进行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校训。
宋校长讲到办学历史说道:从20多年前第一次购置校园到一砖一瓦的建设;从筹措资金的四处奔波到与当地村民三番五次的协调;从新校区八次选址的坎坷到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夙夜无寐;从晋升专科的曲折到晋升本科的不易……学校就是这样不泄气,一步步自信、自立、自强,不怕失败,顽强拼搏,所以学校才一步步地发展壮大。
在办学的过程中,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车载斗量,宋校长常用晚清时期山东聊城唐邑县武训用乞讨得来的钱兴办“义学”的事自勉、自嘲、自励。办学、办大学是宋兴航一生的梦想,也是一生的理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教育救国的名言在学校的墙上挂了29年,宋兴航与他甘于奉献的团队也践行了29年,宋兴航常说,想发财就不要办教育,既然投身了教育行业,就要有奉献的精神。
面对未来,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将大力实施“五三”战略规划,创建五个基地:大学生创业励志基地、社区文化教育发展基地、晋商文化传播教育基地、三创活动实践基地、民办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打造三个园区:山西民营科技创新园区、小发明小创造园区、民办教育示范园区。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将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亮化特色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实现品牌战略的应用型转型跨越与发展。
不是所有茧都可以化成蝶,因为钻不出来的蝶们承受不起化茧的痛。但是,蝴蝶已经是蝴蝶,蝴蝶已经在飞翔。
29年栉风沐雨,29年花果飘香。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已踏上新的征程,宋兴航将与科院所有师生继续新的探索,让“应用型”教育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心有大我,至诚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