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纾解青年社恐症

时间:2020-12-29     阅读:0

兴航晨语一一

(12月29日、星期二)

社交工具升级、社交能力下降,线下独处、线上“热闹”是当下青年群体的一种生活交际尴尬。令人忧虑的是不与陌生人说话导致一批青年人恐惧社交场合,从而形成社恐症,此现象不利于青年人健康成长,应及时扭转。

青年人热衷线上社交的热闹,非但不能消解“社恐”焦虑,反而会拉大与他人的心理距离。“群体性孤独”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家人在一起不是彼此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畅谈,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愈来愈冷漠。

有了社交网络的现代世界似乎变小了。我们可以在微信、知乎跟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谈笑风生,可是走出房门,却发现自己没法跟电梯里的邻居打招呼,甚至走路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全程低头,并用手机掩饰自己的尴尬。

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有意无意地患了“社恐症”。在“青年说”日前发起的网上调查中,参与投票的2532名网友中给出了一个惊人的可怕的结果——仅69人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97%的参与者存在回避甚至恐惧社交的现象。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独居独处,依靠手机建构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在虚拟世界越陷越深。

青年人的社会恐惧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青年健康。聚集、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常态现象,与人的本能天性、个体发展息息相关。青年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交,社恐会引发焦虑、紧张等情绪,甚至演化为心理疾病,影响健康性格的形成。(2)阻碍创新发展。交流是思想碰撞的基础,创新离不开思想碰撞。社恐无疑会影响青年人沟通交流,许多想法甚至无法准确表达,阻碍思想的交流碰撞,从而影响灵感的迸发,进而影响创新观点、理念、理论、技术的产生,甚至制约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进步。(3)造成社会冷漠。社会是人与人形成的关系总和,而人与人形成关系的基础就是交流和沟通,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倘若青年人都存在社交恐惧,无疑会影响彼此间交流,从而影响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维持,使整个社会变得冷漠,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为此必须设法扭转这一现象,举措如下:(1)树立自信心。青年人理应有足够的自信心,增强辩别是非的能力,增进交往识人的能力。唯有直面现实积极参与,才能在社交实践中学会社交,这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掘自身优势,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2)保持平常心。要友善地对待别人,多些乐善好施,在帮助他人时忘却自己烦恼、证明自身价值;不苛求自己,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一定要说出来。(3)增强交流心。放下手机,给自己增加交流的机会,多参加一些活动。①家庭成员间要多沟通、多交流、多陪伴,父母、配偶要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彼此陪伴,交流谈心,让社恐青年感受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②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要不定期组织开展线下集体活动,比如户外旅游、文体活动、各类比赛等,增加年轻人线下社交机会,同时号召年轻人放下手机,融入集体,感受到线下社交的温暖。(4)社会多关心。政府及青联妇联组织要多关心关爱青年人成长,为青少年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交往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平台,组织创作、播出“适时放下手机,感受身边美好”的精品漫画、公益广告等,传播乐观向上,健康社交的生活理念。

总之,扭转和纾解“社恐症”困局,关键是广大青年人要学会从虚拟世界中抽身,走向社会,回归现实。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还是应该在阳光下,在现实生活里,在人与人零距离交往之间,在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中实现。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应该合理处理现实与虚拟中的自我状态,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丰满的人生。

上一篇:百折不挠之楷模

下一篇:乡土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