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乡土文学大师

时间:2020-12-28     来源:     阅读0

兴航晨语一一

(12月28日、星期一)

今天是沈从文先生诞辰118周年,回望这位从山里走来的文学巨匠,怎么也无法不多看几眼,他的田园牧歌悠扬又怎能不令人驻足欣赏。这位文学大师以其精致而朴素的语言器皿,盛放了一个乡土世界,里面既有风景,也有风暴;既有恒常,又有涌动;既有清新的故事,又有隐伏的悲伤。这位经历人生曲折又斐声中外的文学大咖让我们怎能忘怀,在他诞辰之际,让读者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文豪。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历时15年编撰出版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沈从文一生以“乡下人”自命。湘西,是沈从文创作的主要源泉,是沈从文人生情感的 生发与寄寓之所,同时还与沈从文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密不可分。沈从文创作的独特性, 与湘西历史的独特性根连枝接。沈从文对湘西的历史是了然于胸的。大量散落在他的小说、散文 (如《凤子》、《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节》、《湘行散记》、《湘西》等) 中有关湘西民族关系及土著民族历史命运的叙述,便是明证。并且,这些历史记忆已经凝聚成沈从文思想情感生成的凝重背景。他的小说《边城》,构筑了一个充满真、善、美,同时又略带感伤的世界,凸显了其对人性美的执着追求。这部小说享誉中外,小说的创作风格趋向于浪漫主义,呈现如梦如幻的诗意效果,具有浓郁而传奇的湘西地方色彩,凸现出小城茶峒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是沈从文表现人性美最为突出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灌注了作者关于自然人性的理想,描绘了美好的人性所遭遇的不幸。

一个如此热爱文学的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封了笔。在与人谈起我所敬仰的作家沈从文时,我一定会说到他的封笔。放到历史背景中去看,那样的时代,文学失去了它本身的独立性,成为政治的传声筒。沈从文曾经认为文学于他"终其一生,无从更改"。既便1953年毛泽东主席见到他时说:"你还可以写小说嘛。"沈从文依然做了人生当中一个艰难而又坚定的抉择:他决定封笔。

沈从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乡下人。他所拥有的现代理性,使他已经实现了对自己曾置身其中的乡下人的超越。是他当年独自离开湘西、进入都市寻求知识与理性的必然结果。当他用这种具现代特征的知识、理性观察都市文明时,他得到的只是失望,使他在情感层面上与乡下人认同。可是,当他从深处凝视乡下人的现代生存方式时,他获得的同样是失望。这种边缘处境,加深了沈从文深心里的孤独。但他美到极致的语言留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与思考,文末摘录两句以飨读者:

◇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