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要吃米 找万里

时间:2020-12-01     阅读:0

兴航晨语一一

(12月1日、星期二)

今天,是经济改革家万里同志诞辰104周年。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贡献给了党和人民,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先锋,他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次执着和成功的探索。“要吃米,找万里”的时代口号就是对改革先驱万里先生最好的赞扬。

万里1916年12月出生于山东东平,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曾担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作为党内元老,他的生平事迹有很多值得总结,而安徽农村改革无疑最令人印象深刻。1977年,他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将小岗村创造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推向全省,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初到安徽时,“文革”流毒四溢,基层情况不明,万里先是拨乱反正,着力解决遗留问题。紧接着,他轻车简从,实地走访,深入基层,从皖南到皖东,再到淮北,蜿蜒几千里,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他不愿提前打招呼,也不愿跟着地方安排好的路线走,有时下面安排好了,他非要比原定路线再多走几步,只为看到真实情况,真正接触到人民群众,听到真心话。这种贴近群众、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我们理应弘扬和传承。

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已成为一项社会共识,全民拥护,成效显著,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却仍然充满争议,推进改革时刻要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万里并非不清楚自己面对的风险,他曾对家人说,自己可能再次被打倒,但明明有办法能让人吃上饭、穿上衣,为什么不干呢?面对一些批判包产到户的声音,以及地方政府不配合的阻力,万里曾作出指示:“包产到户试点是省委决定,如果有什么错误由省委领导,主要是我来承担。”这种人民利益至上、敢作敢当的勇气与魄力,我们理应高唱赞歌。

在推进改革方面,万里留下了诸多经典语录,他强调“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指出“我们的改革是探索性的,改革会有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准许改革不成功,但不准许不改革。”“工作中怕这怕那,缺乏敢想、敢干的精神,很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必须既有清醒的头脑,又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排除干扰,不怕困难,才能把改革坚持下去。”在安徽工作期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压力,万里强调“能叫农业增产就是好办法,能叫农民、集体、国家都增加收入就是好办法。”这种锐意改革、攻坚克难的信心与担当,我们理应延续。

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立了功的。”今天,我们缅怀万里先生,其实是在怀念老一辈改革家身上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为民情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珍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也能为当下的改革找到历史刻度、校准前进方向。40多年前的许多困难和迷惑,早已由40多年的实践做出解答。相信下一个40年,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辉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