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为何培养应用型人才

时间:2021-11-22     阅读:0

兴航周语/第39篇    11月22日/星期一


       何谓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即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所学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近年来,教育部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百所高校加强实习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用型高校建设呈现良好势头。那么,为何国家要力倡培养应用型人才呢?
       一、扭转扩招带来的后期影响。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围绕着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务院作出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策,这可算作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扩招一直持续到现在。扩招使得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使得高校教育质量下降、鱼龙混杂,大学生素质下降,加之传统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不符,教育回报极其低微,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普及化发展阶段,长期如此,培养大学生越多,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就越大,扭转毕业生就业的结构矛盾和不利影响迫在眉睫。
       二、有效解决人才培养的结构矛盾。众所周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占少部分,而应用型人才是主体。随着高新技术在高端制造业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加大,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和岗位,将需要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与之相对应,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既能动手实践,又具有较高学历层次,擅长技术革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作用至关重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量就越大,但目前却十分缺乏,又好又快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三、有效解决高校服务地方的定位问题。教育必须助力经济转型,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一点不容置疑。然而当前,很多地方高校还在沿用传统教育的办学思路,一味追求向教学型、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看齐。这些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使得高校的人才供给与社会的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个人前途,也影响着高校的招生和未来的发展。随着我国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适龄青年的减少,一些高校可能就离关门不远了。唯有加快转型发展,加快应用型人才建设规划,着力解决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雷同、课程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等突出问题,找到自己合理、清晰的定位,立足学校实情,办好优势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能促进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永葆高校人才供给之长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闽江学院考察时曾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紧扣社会需求,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与祖国同频,与时代共振,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