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5孔子诞辰祭
兴航周语/总186篇 9月23日/星期一
再过几日,文化界将迎来一件盛事: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纪念日,祭祀典礼将在山东曲阜和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同时举办,首次实现南北共祭。此乃助推文化强国建设、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之盛举。作为教育圣人,孔子用自己一生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值此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其所做的巨大贡献逐一梳理,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在笔者看来,“至圣先师”之毕生贡献至少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创立儒家思想体系。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提倡精学、仁爱、礼治、德治,不仅体现在治学领域,他还关注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也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提倡通过教育和文化来提升个人和社会的整体素质。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可以说这是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最大贡献。
二是一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虽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但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论语》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后世讲“一部《论语》治天下”并非过分夸张之言。
三是开私塾教育之先河。孔子或非私学的首创者,但他创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对后世影响最深,所以说孔子开私塾教育之先河亦不为过。它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贵族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同时,也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使得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均得到了新的发展。更为可贵的是,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
四是美育体育德育并举。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德育方面自不必提。同时,孔子还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射”和“御”就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作为先生的孔子本人技艺也极为高超。此外,孔子的诗教、乐教,除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从政本领外,还有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情操之意。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即可窥得一二。可以说,孔子是把体育、美育与德育、智育并列一起纳入教育内容的第一位先师。
五是主张因材施教治学理念。因材施教,即教师要从学生的性格、志趣、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差别性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佳的个性化发展。最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并灵活运用这一理念的便是孔子。在他的教育下,三千弟子大都各有所长。经过历代教育家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因材施教现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具有极强的应用借鉴价值。
六是编订《诗经》留存经典。《诗经》堪称中华文化之美的底板,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对其进行编订,取名为《诗》,又称为《诗三百》。西汉时《诗》被尊为儒家经典,并正式更名为《诗经》。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的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七是倡导《易经》为哲学之源。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转占卜为天道,让人们看到背后的主宰不是神,而是道的演变和转化。第二,转天道为人道,将天道运用于人生,体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第三,建立了《易经》的哲学理论思想。孔子对《易经》的研究和解读,使这部筮占之书成为了大道之源,成为了中国哲学治世之源。
八是修订《春秋》以史明志。梁启超曾说:“历史学者假如要开会馆找祖师,或者可用孔子。”《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以礼义作为评判史事的标准,并有其特定书法,寓褒善贬恶于历史叙述之中,以表明孔子尊王道、复礼义、治乱世的远大政治志向。孔子此举开史家以史明志之先河,颇受后世学者的赞誉。
九是涵养塑造君子人格。仅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就出现了107次,可见“君子”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是“仁智勇”内在品格的笃实涵养者,是独立守正精神的坚定秉持者,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真诚担当者。这些思想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地提升自身素养,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至圣孔子,光照千秋。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孔子的中国,会是怎样的一部历史。这也是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还要祭祀孔子的原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常怀敬仰之深情,传承优秀之文化,践行伟大之理想,于我辈而言自应镌刻不怠,此是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