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大学应是一方静土

时间:2022-11-21     阅读:0

兴航周语/第91篇  11月21日/星期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高校变得有些不安分,热衷排名、功利、行为失范等不安于教学的躁动现象,让教育远离本真。对此,我们应当高度警觉。我以为良好的教育生态首先是一种安静的状态,去除功利和浮躁,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大学课堂应是肃静的殿堂,应有一群静心教书与求学的师生。简言之,大学应是一方静土,这理应是我们坚守与笃行的方向。

一、端正方向,回归本真。作为高校,必须端正办学方向,坚持以本为本,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回归到教学和育人的中心工作上来。尤其是作为管理者,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注重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实效,注重学校实际,避免跟风,克服盲目。同时,要有教育工作者的操守和定力,要有务实的决心,敢于抵制“政绩”的诱惑、“名利”的吸引,扎扎实实抓好教育教学,决不凑合了事。须知,如果管理者的教育价值观出现混乱,其学校必然静不下心来办学。

二、潜心钻研,专心教学。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一些老师不再把教育当成事业,只是当成了谋生的职业。有些教师除了与个人科研有关的文献外,少有时间读书,布置给学生的学习资料,自己都未读透,以致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备课失之于肤浅片面、一知半解;课堂失之于照本宣科、得过目过。如此教学,又怎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活跃课堂的效果呢?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我看来,这“一桶水”非潜心、专心、静心而不可得。要想学校静下来,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

三、拒绝功利,静心读书。社会的浮躁之风,还需要莘莘学子的自觉抵制。很多同学只读“有用”之书,要求当下见效、立竿见影,对于文史哲等方面的名著、经典鲜有涉猎,即便翻阅,也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他们擅长考证,却没有共情能力、创新意识,缺乏批判思维、社会责任,实在令人担忧。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阶段很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段可以心无旁骛、静心求知的时光。唯有静下心来,课上认真听讲、学懂弄通、掌握原理,课后纵横博览、深耕广犁、筑牢基础,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要相信,坐得四年冷板凳,人生自会步步宽。

四、统一观念,减少干扰。教育是一项复杂、漫长的系统工程,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千万不能盲目追求速成、追求轰动。栽种一茬稻麦,都要下不少功夫才能有好收成,何况是兴学育人呢?这些观念理应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办教育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外在的行政事务不能太多,教育不是表演,学校不是供人观瞻的舞台。对于学校背负的各种非教学负担,有关部门理应高度重视,从统筹规范各项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相关报表填写等方面合理精简,有效减少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让大学能够静心教学。

《道德经》有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办教育,决不能丧失定力、随波逐流,决不能功利至上、投机取巧,决不能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为了教育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必须力戒浮躁,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自上而下静下心、定下神,用专心致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努力地、创造性地潜心于教学育人,守好这一方静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才培养才会层出不穷,我们的民族才会兴旺发达,我们的教育强国之梦才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