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如何看待把握高质量第四章:质量实践观

时间:2023-02-20     阅读:0

兴航周语/总104篇     2月20日/星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重大观点几乎贯穿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同样,对于我们今天回答新时代发展命题、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仍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毋庸置疑,高质量是需要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中被认识、被确立、被把握的。离开高质量的实践,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也难免成镜花水月。一句话:只有高质量的实践,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发展。

什么才能算作高质量的实践呢?笔者认为,它绝不是按部就班、循规守旧,更不是蛮干、胡干,而是尊重实际、尊重规律,主动地、能动地掌握规律,为推动质量变革、质量升级而开展的积极性、创新性、创造性实践。要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意义,惟此方能提高认识,增强行动自觉性。

一、实践是质量认识的源头活水。理论源于实践,我们对高质量的认识以及标准的确立同样来源于实践。以百货零售为例,“胖东来”作为河南颇具知名度、美誉度的零售企业,被很多民众称为“中国最好的零售店”,其极致服务令众多同行望尘莫及。据悉,“胖东来”一直致力于数据收集,从而对顾客所期望的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和判断,从店址的选择、店面的设计、内部的环境、货物的摆放、具体的服务,无不针对顾客的期望来精心设计,其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正是从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提炼而来。

二、实践是检验质量的重要途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去应用。正所谓烈火炼真金,高质量与否最终还是要靠实践来评判。以针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的合格评估为例,从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观测点(民办为40)对参评院校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系统、量化的考察与衡量,给出意见与评判。其目的正是在于对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规范、促进、引导和落实。

三、实践是质量责任的分解落实。高质量绝不是一个人的质量,它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类人员,一定是全员参与的质量,必须强调全员把关,做好责任的逐级分解。以具体管理为例,首先要对各个岗位及人员分析质量职能,即明确在质量问题上各自负什么责任,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其次,要把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与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兑现奖罚。此外,可把质量指标作为考核干部职工的一项硬指标,其他工作不论如何,只要在质量上出了问题,在评优、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如此明晰责权利,方能保障高质量的工作成效。

四、实践是高质量运行的传感器。要想以质量求生存,就必须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认证。质量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是人为意识中产生的!只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环环控制,层层把关,达标建设,使整个过程出于受控状态,才有最终高质量的诞生。以生产加工为例,质量控制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事前控制。从源头上控制,重在事前教育和预防;2.事中控制。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跟进检查,及时纠正错误,直到产出成品;3.事后控制。对所有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与统计分析,不断修订改善标准,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唯有如此,才能始终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五、实践是质量提升的最终目的。毛主席曾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高质量标准与理论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用理论来推动和促进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现实意义。

惟愿人人都能够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把高质量发展的“作战图”,变为本单位、本部门的“任务书”“施工图”,立足岗位,找准定位,对标对表,勠力同心,真抓实干,用事实来说话,拿成果来证明,在实践中去检验,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积极的贡献。